「南島貝飾之美」展覽開展

/南島貝飾之美/2023.3.18-5.4/

 

二百二十年前,日籍船長文助像往常一樣從函館航船出海,帶著數位船員前往宮古島,卻在海上遇到狂暴的西風,從此,在外流浪九年才回到日本。

他漂流的落腳點,正是現在的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靜浦一帶。

在台灣東部尚未「開發」、尚未有官方組織行政區介入東部,文助卻能在此地生活四年,更令人讚嘆的是,後來陪同文助回國的秦貞廉,採訪文助而留下的口述記錄,讓我們得以一覽兩百年前臺灣東岸秀姑巒溪口阿美族人等的生活、飲食、居住、衣飾、產業、交易等當時社會蛛絲馬跡。

《享和三年癸亥漂流台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經過多次不同年代的編輯、註釋、再版、翻譯,在台灣經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舊稱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源自1915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研究下,覆刻成冊,收錄當時的插畫、原稿。如此用心的傳承與累積,後人只能用更認真的心情回應這個東部土地的獨特故事。

在二零二三年的現今,這份二百多年前旅人的漂流口述歷史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貝珠、製陶、織布、風俗物事,這是一場不簡單的太平洋左岸漂流歷險記,見證了台灣東部獨有的歷史人文,從新石器時代的玉石、玻璃珠到貝飾的島內外交換、交易,可以看見台灣東部的閃玉礦產與美感經驗影響了全島的飾品,太平洋島國的交流更加推波助瀾,讓當代南島貝飾有著豐富的故事可以述說。

「南島貝飾之美」展覽將帶來一系列的貝飾主題分享與創作,包含專題座談「漂流台灣秀姑巒島之記與索羅門群島的Langalanga人當代貝珠工藝的故事」、「鑑古知新,新石器時代國寶再現的古老智慧鑽研」、「骨・角・貝・玉・島人創作體驗工作坊」等。憑藉著藝文研究者與創作人的熱忱與創意,古老的材料與當代技術的結合,能夠轉換速成材料的物質基礎,反思人與非人的關聯網絡,以及環境人文異變下的可能實踐。

展覽專題座談及系列活動

【南島貝飾之美_分享與創作系列活動1 : 專題座談】3/31(五)18:00-19:30

主題|「漂流台灣秀姑巒島之記與索羅門群島的Langalanga人當代貝珠工藝的故事」

講者|王昱心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教授

講綱|在臺灣的原住民族群中珠飾、神話、傳說非常多樣,包含貝類、金屬、玉石、玻璃等珍貴多彩的珠飾,無論是藉由海上貿易交換而來,或是部落藝匠的再製,都有其獨特的寓意與族群美學蘊藏其中,從《漂流台灣秀姑巒島之記》、《臺灣蕃族圖譜》等文獻資料,到索羅門群島的Langalanga人當代貝珠工藝,沿海族群之間的交易與互相影響的美感與價值觀,值得我們細細的探討與發掘。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3mpZtWYRZ9ox4YHMA

費用|免費參加

【南島貝飾之美_分享與創作系列活動2 : 專題座談】4/22, 23

主題|「鑑古知新,旋截・史前國寶再現的古老智慧」創作體驗座談會

講者|林盛火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講師、

尤美茜 義守大學講師、林盛火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講師

創作體驗介紹|延續玉器創作分享,教授學生如何將多樣媒材,包括骨、玻璃珠、台灣玉石等結合,進行飾品串飾的創作,並介紹台灣玉石的特色及其在文化與生活中的意義。透過此次工作坊,學員不僅可以了解台灣文化,也可以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骨飾與玉石飾品。

報名連結

【南島貝飾之美_分享與創作系列活動3:深度工作坊】4/16, 4/19-21

主題|「材料的深度田野:原住民族傳統骨飾的體驗與製作

講師| 王昱心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教授、尤美茜 義守大學講師

報名連結

展覽時間|2023.3.18—5.4

(週二~週日 11:00~19:00)

展覽地點|島人藝術空間

策展團隊|島人藝術空間

視覺設計|島人藝術空間 薛丞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