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流淌:武玉玲與第23屆雪梨雙年展精選作品展「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流」_島人 x ACE展覽實紀
2022年,作為全台灣唯一一位受邀參加第23屆雪梨雙年展的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Aluaiy Kaumakan),在2023年雪梨雙年展的精選作品展《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流》(A river that flows both ways: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23rd Biennale of Sydney: rīvus)中,再次從89位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中被選入,即將和分別來自日本的Yuko Mohri、泰國的Imhathai Suwatthanasilp與東加的Sopolemalama Filipe Tohi,在南澳州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展出。
這次持續展出的雙年展作品《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源自於武玉玲已實踐多年的「拓印」系列創作。在武玉玲的作品中,她慣常透過對於纖維的鉤、編、織等技法,結合鋼骨結構,從早期的首飾創作、發展成今日的大型軟雕塑作品。然而就她的創作背景而論,卻還牽涉著一個更複雜的藝術實踐歷程。武玉玲的家鄉「大社部落」(Paridrayan)在2009年的八八風災時被迫遷至今日的禮納里新址,曾在外地工作的她也因此回到部落,積極加入社群的重建與組織工作。於此同時,她開始試圖藉由藝術的力量,集結部落裡的女性和她一起創作,以此重新創造一個在災變與新的生存環境中逐漸流散的凝聚關係。2022年,島人藝術空間為籌備武玉玲的個展《母神的背臉》,偕策展人呂瑋倫與攝影團隊探訪、記錄了此一創作過程。彼時部落籃球場被武玉玲舖滿一塊一塊大布,那是她與家人一起回到山裡的大社舊址家屋,將一瓦、一石…一路拓印下來的結果。部落婦女們坐在籃球場邊將一塊塊大布縫在一起,布塊與布塊的接合處,既像血管,也像結痂。透過攝影團隊,我們也採訪、紀錄了這些來自不同年齡層與家族的女性,在動盪的生活之後如何回望自己的生命。
2022年,《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在澳洲雪梨雙年展的場館中撐開天幕,同時《母神的背臉》在花蓮開展,武玉玲創作了一個黑色的心臟《生命軸:’ecengecengel》,就像《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一樣,這顆心臟的外層佈滿了痂與疤,卻在黑暗中閃閃發亮;兩個作品分別記錄了武玉玲近年創作生命的轉向。2023年的雪梨雙年展精選作品展《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流》,島人團隊延續與武玉玲的合作,協助雙方在理念與意見上的往返、溝通,並持續記錄著這未完的藝術發展。雖然武玉玲並未親臨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然而策展方也安排了許多活動,包括與澳洲原住民文化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策展人Dominic Guerrera的對談,希望可以透過兩造經驗的交流,對跨地域的原住民處境有更深刻的認識。自2022年的展覽以來,我們目睹了藝術家的蛻變與成長,也見證了國際觀點與在地觀點的交織。在這持續交匯的雙向支流中,惟願藝術的力量可以恆常深流。
—
雪梨雙年展官方網站:https://www.biennaleofsydney.art/casiquiare/
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官方網站:https://www.ace.gallery/whats-on/exhibitions/a-river-that-flows-both-ways
《母神的背臉:武玉玲個展》網站:https://islander038.com/silhouettes-of-the-great-mother-aluaiy-kaumakan/
作品感謝大社部落婦女、耆老共同完成:
江清香、汪瑞琴、江雅蕾、江如菊、江雅玲、田天財、唐白梅、白春香、簡欣怡、許麗嬌、包芳蓮、陳冬妹、許曾昌德、馬秀嬌、武玉玲、武美蘭、楊奕、連曦。
記錄團隊:島人藝術空間、山貳六影像工作室
—
Semasipu – Remembering Our Intimacies
2021-2022
Wool, cotton, silk on cloths by inki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Paridrayan Community elder women, Linkous Kuljeljelje.
Commissioned by the 23rd Biennale of Sydney (2022) with generous support from the Taiwan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Cultural Division,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Sydney and assistance from the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