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捏與窯燒,回歸土地的創作之窯
沿著台11一路往南,經過著名石梯坪後,若稍不留意、可能就會錯過那東海岸第一座柴窯之地──「石梯窯」。
石梯窯座落於花蓮縣豐濱鄉,於台11線63.5K的港口部落,為陶藝家侯小圓一手創辦及打造。沒有顯眼的招牌,沿著一旁種植香蕉樹的小徑深入探尋,即能看見一座由許多紅磚構築而成的巨大柴窯,上頭留有幾抹炭黑的柴燒痕跡,似乎默默告訴著,陶藝活動正在此持續燃焰,以1000多度的高溫。
而在柴窯一旁,展示著她各式的陶藝作品:高矮、大小、形狀都不同,即使同樣是茶杯,但上頭每道細膩的紋理、觸感及顏色,皆無重複,那是自然生長的模樣。土地與大自然,本就不會產出一模一樣的物件,在細節之處展現原生、質樸的痕跡;也如在這裡的陶,皆綻放出獨一無二、質樸的美麗。
因為空間開放、無牆阻隔,由一根根的竹子排列築成,而竹與竹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即邀請一旁太平洋的海風光臨──即使正午的烈日悶燒,而這卻是陰涼柔和的風,正輕輕吹拂;除了風,她養的狗狗自在地躺石子地上睡午覺、周遭充斥著各種蟲鳴與鳥叫,而非一團人聲鼎沸、吵吵嚷嚷。石梯窯猶如遺世獨立的小園地,靜謐又熱鬧,充滿生機。
不管是從外在的環境空間、還是往內細細探尋的陶藝創作,石梯窯與自然和平共處、相連在一起:不是硬是融入大自然,好好聆聽生命內在的聲音──
回歸土地,你本就屬於大自然。
–|關於石梯窯|–
由陶藝家侯小圓於2017年通過文化部圓夢計畫,於花蓮縣豐濱鄉的台11線上63.5K處建立東海岸第一座柴窯。以「人文」、「藝術」、「自然」為核心,結合所處的港口部落所重視之生態及土地。
其陶著重於「手捏」與「柴燒」:回歸與還原大自然的美麗和能量,拉近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捏陶的過程中,仔細聆聽自己的內在聲音與感受,於冰涼陶土的撫觸揉捏之間,好好享受創作。
除了創作空間外,石梯窯亦具有教育、推廣、文化等特色,以傳統柴窯、陶文化、手捏陶體驗為主。在手作的過程裡,以陶土作媒材,捏出每人獨特的造型;在這樣自然落灰的質樸美感裡,欲想傳遞大自然所賦予的美好、也意識到回歸土地的重要。
在石梯窯,你可以盡情展開交流與對話──關於自己、土地、以及大自然。
文/陳怡楨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