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與織女:於針線之間,織出每人對日常獨特的想像
豔陽普照,伴隨著一點秋天味道的涼風,一路跟著我們從花蓮來到台東。
到了都蘭的「蘭調織女」,一下車就被許多熱帶植物包圍。像是扎根深於土裡黃金、被垂掛起地小盆栽、隨興長地上的蕨、還有對族人相當重要和價值的苧麻。蹲下來仔細觀察鐵線蕨,小小的葉面靜靜停留飽滿的水珠,健康、自然、富有生命力;一抬頭,就看見藍色鐵皮屋的外牆爬滿土地氣息的咖啡色莖葉、中間釘了塊樸實的木板,印著「蘭調織女」。
關於蘭調織女
由都蘭部落的ina(母親)所組成,織女們共享阿美族傳統技藝:染、鉤、織,除了技藝知識的交流與傳承,也相當重視情感的交流與積累。在她們的創作裡,除了能看見細緻的工藝與美學,也能感受到溫暖、熱情的生命力。對她們而言,販售產品的所得是穩定生計的報酬,亦為蘭調織女的初心──延續部落長久以來互相扶持、陪伴的精神。
為了找回部落傳統工藝和友善自然環境,皆選用天然的材料與製作方式。像是用「苧麻」、「黃麻」為原料編織的杯墊與包袋,或是以「植物染」代替化學染的植物移印染圍巾。除了作品之外,亦有舉辦工藝工作坊課程,例如植物移印染、苧麻工藝、基礎鉤織……,提供深度的體驗與學習。
從採集到製作、知識的交流與情感的扶持,從內而外,充分展露蘭調織女細膩的古老美學,同時蘊含著阿美族的文化價值與精神。
於針線之間,織出每人對日常獨特的想像
細膩古老的編織鉤針技法,體現了織女們在傳統工藝上的專業、精巧與雅緻,有別於機器大量生產的現代,這份技藝傳承和情感更顯得難能可貴。
技法的交替,而產生各種樣貌的作品;也有即使是以相同的技法、但若是不同位織女來製作,能於針針線線的細節之中,發現每個人在作品上留下不同的細緻痕跡。像是織女們的大姊大Mi Ku姊所織出作品味道就不會和其他織女產出的完全相同;而其他織女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在創作的過程中,悄悄留下自己獨特的樣貌 ── 如在日常的細膩裡,各自有不同的詮釋與想像,她們獨特的手作溫度流露在作品、也同時在生活裡。
文/ 陳怡楨